•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营销策划

首月1元就能买保险?百万医疗保障免费领?消费者频遭“割韭菜”,监管出手整顿

作者:消费者时间:2024-07-29 17:06:19 阅读数: +人阅读

来源:华夏时报

继“首月0元”、“药保转”暂停后,监管再次出手,矛头直指“魔方”业务。

11月6日,华夏时报记者从业内获悉,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短期健康保险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严禁保险公司免于“0”费率。以及其他明显不符合精算原则的情况。

“您有免费保障待确认”、“首月1元,享受百万保障”,不少消费者都收到过类似的手机短信。看似真诚的保险促销,其实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当消费者点击“免费领取”或购买低价保险时,就会被诱导购买高价保险,而下个月生效的扣除规则会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后续扣除。

此类业务业内俗称“魔方业务”。一些保险机构通过免费保险或低保费、低保额、高免赔额保险等吸引客户,进而引导客户“升级”保障或购买其他保险。保险产品的一种手段。

“魔方”陷阱

除了手机短信,“首月1元”、“首月6元”、“每年29元”等促销活动也频繁出现在抖音、快手等各大短视频平台上。还有消费者误点击旅游、支付等各类应用或网页的广告,如填写调查问卷、网上购物等,然后“上保险”。

“2020年4月,我在支付宝免费领取了保险,没有自动续保的通知,每个月自动扣除43元。到目前为止,查到总金额为1548元,没有个人签名、健康状况通知等,一无所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一位消费者表示。

“今年3月份,我通过易通行进行了慈善捐赠,并以1元的低价收到了所谓的感恩保险。 7月29日,我发现从4月份开始,每个月EasyPass将通过银联与我的工行卡绑定。这笔钱被偷偷扣掉,累计扣款已达625元。我想取消自动扣费,但在银联闪付上找不到取消的地方。”另一位消费者在黑猫投诉中说道。

有消费者表示,父亲误点了360保险推送的保险链接,在不知情、不签字的情况下自动购买了保险产品,并未经许可每月自动从微信扣费。 2021年7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扣除总额高达10471.8元。

类似的投诉还有很多。 《华夏时报》记者使用关键词“0元保险”“首月元保险”搜索黑猫投诉平台,发现相关投诉近千条。以“保险扣费”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投诉数以万计。内容大多集中在涉嫌虚假宣传、诱导用户购买保险、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扣费、退保困难等问题。

北京联合大学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消费者缺乏风险意识和侥幸心理,保险需求远低于合理水平。因此,保险公司以业务量和利润为目的,不断创新方式鼓励甚至诱导消费者购买保险。从早期保险代理人的陌生人拜访、亲友之间的推销,到如今的电话营销、网络营销甚至各种“非法”利诱营销。其结果是消费者对保险的需求不足、欺骗性营销、监管处罚、消费者不信任、需求进一步不足、欺骗性营销不断升级……形成恶性循环。

不过,杨泽云也指出,保险公司及其保险产品就像其他商品一样。从公司品牌形象、产品营销等角度来看,还可以利用各种广告等营销手段和营销费用。保险公司利用免费保险或低价营销方式,不仅可以宣传公司的品牌和保险产品,还可以获取消费者信息以进行进一步的营销。

“但良性循环的前提是,免费或低价营销确实让消费者受益,让消费者体验到公司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而进一步的营销需要消费者的认知和认可。但现实更多的是,免费保险、低价营销大多属于欺骗行为,进一步营销涉嫌滥用消费者信息、欺骗消费者,甚至引起消费者反感,甚至受到监管处罚。”杨泽云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忠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发展魔方业务可以增加公司健康险业务规模,提高公司短期盈利能力。学期。然而,这可能是一种短视行为,从长远来看透支了公司的信用。对于消费者而言,短期健康险魔方业务存在一定程度的销售误导和欺诈行为,很容易侵犯消费者的利益,导致消费者对保险公司和保险行业产生负面看法和抵触情绪。对于保险行业来说,短期健康险魔方业务一方面会损害行业整体形象,另一方面也会引发恶性竞争,进一步扰乱市场秩序,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首月1元就能买保险?百万医疗保障免费领?消费者频遭“割韭菜”,监管出手整顿

监管行动

事实上,“魔方业务”早已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 2022年3月,原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的2022年首个风险提示也指出,在保险营销中,存在先缴费、后重保等“套路险”行为,而层层增加也是以“优惠”之名诱发的。比如,他们片面宣传“首月0元”、“首月1元”、“免收据”,并利用“零首付”等招数,给人以折扣的错觉。事实上,他们将保费分配到后期,消费者并没有真正享受到保费折扣。

今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向深圳各财产保险公司下发了《关于个人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存在问题及相关风险的通知》,直指“魔方业务”并要求其管辖范围内的财产保险公司不得开展任何类似业务。

深监局指出,部分财险公司为了发展短期健康险业务,采用低保费、低保额、高免赔额的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或免费提供低保费、高免赔额的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或免费低保费、高免赔额的保险。免赔重疾险作为“引领”保险计划,用于获取客户,然后引导其“升级”为常规医疗险或重疾险。

如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再次出手,发文规范短期健康险业务运营。通知指出,产品定价应当科学合理,严格按照定价数据依据确定各期保险费率。不得随意调整精算假设等改变产品费率结构,严禁出现“0”费率等明显不一致的情况。精算原则的案例。

同时,要求各保险公司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销售人员队伍建设、行为管理和信息披露。销售产品时,应当明确告知消费者保险责任、退保协议、保费缴纳方式等主要内容,宣传语言应当通俗易懂。

监管部门强调,短期健康险产品的保证责任、免赔责任、免赔额、赔付比例等内容属于该产品的重要保险责任,不得通过审批令、批注等方式随意变更。违反规定,应当变更其他保险合同内容的。一、消费者应知情,严禁误导销售。

通知还指出,各保险公司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第三方销售渠道管理。对于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的,理赔、投诉等服务入口应全面实现网上化。应在显着位置为消费者提供网上保全、退保等服务入口,并向消费者提供在线咨询、问答等服务功能,确保消费参与者可以在线查询相关业务进展情况。

监管部门表示,将持续关注和监控短期健康险市场运行情况,对产品设计存在明显漏洞、引发多起投诉、侵犯市场主体等行为的相关机构和责任人,将严肃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值得一提的是,华夏时报记者从业内获悉,11月6日,监管机构还向保险公司发出了《关于短期健康险产品相关风险的提示》,指出保险公司应处理以及销售产品时的风险。免赔额、免赔责任、赔偿比例、退保协议、保费缴纳方式等重要内容均明确告知并提示给消费者。 “保费低至(最低)X元”、“每月X元起步”、“覆盖率高达(最高)”等不当促销词汇。

对于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投保的业务,投保人完成单一产品的投保流程后,会明确告知投保流程已完成。不得使用“保障完善”、“产品升级”、“保障完善”等词语不当引导投保人采取新的保险或保全行为。不得通过电话回访、客服跟进等方式隐藏或伪装退保、保全等入口,确保退保等服务流程顺畅、无障碍。

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基础上,保险期限内保险条款内容发生调整的,应当告知投保人收费频率和每次收取保费金额,并采用“约定递延扣除” “自动续保”如果通过类似方式收取保费,必须提供充分说明,以确保投保人准确理解。签署的授权扣款协议应与产品的保险期限相匹配,并确保投保人了解自动扣款停止后的处理方式。如果按照年度总保费支付佣金和费用,需要防范高业务退保率带来的套利风险。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3183984895@qq.com

奕帆工作室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