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营销日记

避的拼音和组词(避的拼音和组词组词)

作者:方言时间:2024-07-30 16:25:17 阅读数: +人阅读

关于作者

倪志佳,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主要兴趣包括避的拼音和组词:方言音韵学、方言地理学、方言接触等。

查看本文上半部分请点击:汉语方言忌讳词读音变化示例(下)

北京话中精液的发音是[su?2]。这个词也用来嘲笑人软弱无能。 《现代汉语词典》写“?” (简体字为“”,因一般词库不支持该字,本文用其繁体字“?”代替),也有人写“倯”。 “?”是一个常见的形声字,从氏,从胜。 “倯”、“广韵”平声、中声、恭韵,“恭且卯”(按规矩应读为今北京话[su?1])。音韵一致,意义相近,但语调不一致,不是真正的意义。原来的角色。除了北京话以外,很多方言也用“?”。来表达精液,列出如下:济南[?y?2]、洛阳[sy?2]、万荣[su?2]、长治[?y?2]、西宁[su?2]、台州[so ?2]、崇明[zo?2]、鸡西[s?2]。从方言比较的角度来看,可以认为是“?”。出自《广韵》中的平韵“相容切”。但事实上,《广韵》中的“相容切”下并没有一个具有合适意义的词语。这可能是因为“?”的含义。不雅,所以编撰书韵书的学者不予收录。 “?”的一些用法示例可见于早期白话文学(字形不同),如《金瓶梅》第五十回:“戴安曰:‘湘西贼村,避的拼音和组词你今天才吃?我之前你就已经吃过了。”不知道吃了多少!’”又如《聊斋俚语集君夜叉》:“这部《西江月》讲的是一个不成熟的傻瓜,一个不成熟的懦夫。英俊的。”

根据LACDL075地图,使用“?”的方言表达精液的说法分布广泛,主要有西南官话以外的普通话方言(云南话与大多数西南官话不同,使用“?”)、北方吴语、回族话等。在这些地区,“?”经常把《广韵》中“象荣切”下的一个常用字“松树”的读音改一下:按规则应该读阳平,现在却读阴平。上一段提到的方言中,“松~树”这个词的读音有:北京[su?1]、济南[?y?1]、洛阳[sy?1]、万荣[su?1] 、长治[?y?1]、西宁[su?1]、台州[so?1]、崇明[so?1](声母相应由浊变清)、鸡西[ts??1/s ?1]。在一些西南官话中,“精”字虽然不读“?”,但“松树”字也读阴平。这可能就是这种发音传播的结果。例如,武汉、成都、贵阳都读[so?1]。

“松树”读音改为阴平后,成为许多方言中“松”的谐音。 “松紧”的繁体字是“松”,现代方言的读音多来自“广韵”平声动韵私宗切(“广韵”还有“西功、气功、苏农”三个字)。东韵属通社一级,中韵属通社三级(“松树”属中韵)。通社一等韵、三等韵在很多方言中的现读是相同的,再加上这些方言中恶母的现读,摩擦音与辛母相同(“松树”是恶母,“松树”是恶母,“松树”是恶母)。 ~tight”是heartmu),所以“pine~shu”=“song~tight”。简单来说,“松~树”和“松~张力”原本形状不同,发音也不同。后来,因为“松~树”改读音以避免“?”,繁体字简化时,“松”写成了“松”,所以现在“松~树”和“松~紧”都是上述北京等地方言中,只有济南、洛阳、长治区分通社一等韵和三等韵(一级读音[u?],三等读音[y?]),“松树”、“松紧”读音不同;另外鸡西语“松树”读音为[ts??1],因为声母辅音发音为塞擦音,与“松紧”不同;其他方言中的“松舒”、“松紧”读音相同。

“松树”的发音可能很早就发生了变化。 《广韵》中只有“相容妾”一读,而《集韵》中却增读了“四宫妾”,并有一注:“关内御”。 “四公切”“与今天北京、济南等地方方言的读音一致。可见,北宋时期,“松树”的读音在一些方言(如关中)中发生了变化,从至元代,《中原音韵》中的“松树”归入东中平声音,与“宋”字同音(与“宋”字异音)。松紧”,因为《中原音韵》区分通社1,三等韵)。“宋”在带有东韵的《广韵》中是平声,升声。可见,“宋蜀” ”此时肯定已经用北方话读懂了心妈妈。

现代东南地区的方言大多不使用“?”。指精液。这些地方的“松树”读音一般没有变化,仍读作“向荣切”。例如(如果有文白变体,则仅使用白色发音):桂林[ts?o?2]、金华[zo?2]、长沙[ts?n2]、南昌[t?iu?2]、梅县[ts?iu?2]、福州[sy?2]、厦门[ts ?2/ts?2]、潮州[se?2]、广州[t?2]。其中,闽南话“精液”一词的读音为[siau2](该读音以厦门话为例)。通过与其他方言的比较,可以推断这个词也是来自“向荣切”,只是发音发生了变化。比较特别。因此,[siau2]也可以写成“?”,但由于其读音不符合“向荣切”的演变规则,所以厦门、潮州等地的“松树”读音不需要改变,发音符合规则。 LACDP103图列出了单词“pine~tree”的声母的发音。与LACDL075图(“精液”的表达)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所有使用“?”的方言(不包括闽南话,闽南话表达在LACDL075图中(同音“少”所示),“松~树”的发音基本像心MU;在不使用“?”的方言中, “松树”的读音大多与“歇木”相同(大部分西南官话方言除外),这种高度的一致性说明“松树”读音的变化应该是回避“?”的结果。

“?”在网络语言中也常用来表示一个人胆怯、胆怯,但通常写为“胆小鬼”。 “辅导”的普通话发音为[su?3]。一个词的意思是“恐惧”,另一个词的意思是“鼓励”。其声音和意义与“?”无关。 “?”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写成“悀”:(1)“?”不太常见,“倂”发音接近,也比较常见。 (2)从“倂”的字形结构来看,它是“从心、从兴”的形声字。意义符号“心”可以与“懦弱”相关,而拼音“丛”字很容易读作“阳平”。 (3) “counseled”最常见的用法是构成“counseled”一词。 “counseed”一词以上声发音并连续读。 “Counseed”作为前缀,读作阳平。这样,“counseed”就可以读作一个单词。事实上,它一般发音为[su?2],与“?”相同。

阴户

北京话女性生殖器词读作[pi1],《现代汉语词典》读作“屄”,通常用同音字“屄”代替。 “屄”是常用字,原字尚不清楚。为了避免北京话中“屄”的读音,一系列本来按照规则可以读成[pi1]的字符现在都用其他读音来发音。常用的有:Bi;壁,壁,壁;碑,卑微,悲伤。其中,第一组字现上声[pi3],第二组字下声[pi5],第三组字阴平、EI韵[pei1]。 ][6]。只有“屄”字读音没有改变。它是“屄”唯一的同音字,所以在书写中常用来代替“屄”。

北京话以外的很多方言也使用“屄”字,但避讳和改变读音的方式不同。例如“薖”字,北京语调发生变化,部分方言中加韵尾,如:太原[pi?1]、水府(属云南)[pin1]、如皋[pi] ?1] (*in>i?) 。另一个例子是“bi”这个词。在山东中西部的一些方言中,照常读[pi1][7],但实际上却读[pei1]。这是通过改变韵母来改变发音。以济南话为例,除了“bi”[pei1]的发音外,其他字符都通过改变声调来避免。但具体使用哪个字的声调与北京话并不完全一致。区别在于“必须”。 “[pi3]和“力”[pi2]。值得注意的是,“bi”不读“阴平”,所以“山”在济南话中没有同音。可见,与北京话相比,济南话方言需要更彻底地改变“屄”字的读音。

《辞会》是古代最早收录“屄”字(见尸部)的书法书,它有两种读音,一是“辩米切”,二是“片一切”。 “便米切”对应的是北京话的发音[pi1]。此类音广泛分布于东部官话、北部吴语及云南省; “片衣切”主要见于西部地区(云南除外)的官话方言,例如:西安[p?i1]、兰州[p?i1]、西宁[p?1]、成都[p ?i1]、重庆[p?i1]、贵阳[p?i1][8]。在这些方言中,要避免的声音不再是[pi1],而是[p?i1]。其中,以兰州话为代表的兰音官话、以成都话为代表的西南官话,在古清时期都不发音阴平。因此,唯一需要改变的通用字是来自平声“庞”母的“Pi”和“Pi”。 ”。例如,成都话中的“Pi”读为[p?i1]或[p?ei1],而“Pi”只读为[p?ei1],不够彻底。贵阳话中,“ “Pi”和“Pi”都只读[p?ei1]。[p?ei1]、“屄”没有同音字。以西安话为代表的中原官话有古清成语发音为今天阴平照常。因此,除了“pi”、“pi”之外,“pi、pi、sec”等成语的读音也需要改变。就西安话而言,“pi、pi、sec”等成语的读音也需要改变。 “PI,sec”现在读上声[p?i3],“PI”读上声[p?ei1],与“屄”不是同音字;“Pi”通常读上声[p?ei1]。上声[p?i3],例如“一批货物”,只有在用于更多书面词时才读作阴平[p?i1],例如“批评”[9]。

一块乌龟?

平遥方言中相当于“屄”的词是“PIAN”,读作[p?i?5],符合演化规律。但为了避免这种禁忌音,一般意义上的“片”读为上声[p?i?3],如:片片p?i?3 p?i?3-1(纸)片儿,量词重叠片p?i?5 p?i?5-3 女性生殖器。

类似的例子是长沙方言中的“龟”[pie7]。 “题”,“广韵”入薛韵之声,并列。长沙话按照规则正确读[pie7](意思是取扁平的乌龟形状)。为了避免这种禁忌音,长沙方言一般用其他方式称呼“龟”类动物,如“脚鱼”、“水鱼”等。读时读送气声母[p?ie7],如“在瓮中捉乌龟[p?ie7]”。另外,《广韵》中的“别”字有“方烈”和“辟烈”两种意思。前者表示“不同”,后者则用于“离别”、“其他人”。照常用长沙话发音[pie7](古代全浊声母在今天的长沙话中读塞音和擦音时不送气)。事实上,这两个含义中的“不同”现在发音为[p?ie7]。显然这也是为了避免[pie7]的禁忌声音。

根据LACDL077地图,“龟”的意思是女性生殖器。主要见于江西赣语、客家方言,如:南昌[pi?t7]、利川[pi?7]、于都[pi?5](仙山于都部分,“社情”一词现读作“阴”)。但由于赣语、客家话古代的全浊声母现在读为塞音和塞擦音,所有的音都是送气的,所以“别”字不需要发(“异”中的“别”是发音如“告别”中的“bie”,声母也是Air Supply),如:南昌[p?i?t8]、利川[p?i?8]。阅读时只需改变“龟”字的发音即可。例如,南昌话读作[p?i?t7]。情况与长沙话类似(南昌、利川等地口语不使用“龟代动物”)。

另一个例子是粤语中的[h?i1]。常见字为“閪”,也写为“玎”、“?”、“?”等,均非原字。原字大概是“?”,“霁韵”平声,韵为“兮兮”,“《说文》:‘尻也’。”千兮兮的读音与[h?i1]一致。 ](现在广州话h读“息母”就是一个常见的例子); “尻”原指臀部,现代一些方言也用它来指代女性生殖器,如陕西商州话、广州话等。 《集韵》中“前夕切”下常见的词只有“夕”,粤语发音为[k?i1],与“?”发音不同—— 这大概是为了避免[h?i1] ] 这个禁忌音的发音改变的结果[10]。因此, ”?”粤语没有同音字。同样的现象在粤语区的其他方言中也有出现,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总结

综合上述例子,汉语方言因回避与“性”有关的禁忌词而产生的发音变化现象可归纳如下:

这种现象随处可见,历史悠久,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这只是文献记载,实际时间应该更早)。

一般来说,改变发音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改变禁忌词的普通读音,避免特殊发音,二是改变禁忌词的同音字,避免禁忌词的读音。单词并以另一种发音读出。这两种方法一般只需要使用其中一种就可以达到避讳的目的,所以很少同时出现。

改变发音的具体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方言有自己的“窍门”。有的改变声母,有的改变韵母,有的改变声调。改变声母可以改变发音方法或发音地点(前者较为常见);改变最后的辅音可以改变中介音、主韵母、韵尾,甚至整体的改变;改变声调可以改变其他发音。任何语气都没有一定的模式。总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需要改变的声音与禁忌声音不同。

改变发音是为了与禁忌音相区别,但改变不能太大,否则会与原来的正规发音相差太远,变得无法辨认,难以辨认。因此,一般来说,只需要使用变音方法,稍微调整某个特征,使改变的声音与禁忌声音在语音上相反即可。

关于禁忌词的研究,李蓉先生(1994)有一段很透彻的文字,引述如下:

研究语言的人,无论是编辑词典还是研究方言,常常会拒绝与“性”相关的词语。其实说话的时候就应该避免这样的词,做研究的时候不需要排除,也不能排除。就知识本身而言,此类禁忌词往往会造成发音和词汇的变化。前者导致语音演化规律的例外,后者导致方言之间语音的差异。研究这些词语对于了解语言的现状和历史非常重要。就知识的应用而言,这样的禁忌词是必须要理解和避免的。 “理解”需要调查。 “避免”也需要调查研究,知道该避免什么、如何避免。

这篇文章的写作是受了这段话的启发,文中也阐述了其意义。希望读者能够理解。

评论

[6]“比、比、比”都是开唇音的字。在今天的北京话中,这些字可能发“i”韵或“ei”韵。因此,这三个字不能完全等同于现在的ei韵。这是改变“屄”字读音的结果。

[7] 山东中西部地区使用的方言主要是济鲁官话和中原官话。 “碧”是清代字,按照规则,今读阴平。

[8] 上述“屄”的地理分布是根据LACDL077地图总结的,但该地图确定西文普通话声母送气的“屄”原字是“?”,可能不太合理。 “?”,“广韵”入吉切韵音质,注:“睝?”。这个词用在安徽话、湘话和大部分浙江吴语中,如宁波[p?i?7]、金华[p?i?7]、淳安[p?i?7]、鸡西[p?ie?7],娄底[p?i2],读音和意思都一致,没问题。但如果西文“屄”的本字是“?”,那么就文中提到的方言而言,兰州应读去声,成都、重庆、贵阳应读去声。为阳平(古清字在今兰音官话中照常读作“落”,西南官话则读为“阳平”),但实际上这些方言都读它为“银萍”。可见,“屄”的本字不是“?”,其送气声母的读音也与东方普通话不同。读法与《辞汇》中的“偏一切”一致。

[9] 上述方言中“PI”的韵“ei”不能完全认为是出于禁忌。理由与注相同。

[10] 基本上,女性生殖器之所以被称为“?”大概与山谷的象征意义有关。换句话说, ”?”与“溪”不仅读音相同,而且同源。

参考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主编),王福堂(修订)2003年《汉语方言词汇》(重新整理第二版),华文出版社。

曹志云(主编)2008年《汉语方言图集》,商务印书馆。

陈章泰、李行健(主编)1996年《普通话基本方言基本词汇集》,华文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河北省昌黎县志编纂委员会(主编)1960年《昌黎方言年谱》,科学出版社。

侯静宜1989“尊名、昵称与禁忌词”,载《现代晋语研究》,第335-338页,商务印书馆,2008年。

侯静怡(主编) 1995-1999 《现代汉语方言数据库》,上海教育出版社。

李蓉1965a《语音演化规律的例外》,《汉语》,第2期。

——-1965b“方言语音对应的例外”,《汉语》,第6期。

———1982年《论“入”字的读音》,《方言》,第4期。

———1994年《禁忌语举例》,《方言》,第3期。

李蓉(主编)2002年《现代汉语方言词典》(综合版),江苏教育出版社。

刘翔宇,2016年《现代汉语的特殊发音与起源》,北京大学硕士论文。

张光宇1994《闽南话中的“?”字》,《方言》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主编)2012年《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

Trask, R. L. 2000。历史和比较语言学词典。芝加哥: 菲茨罗伊迪尔伯恩。

附:

黄河师兄提供了松江、奉贤的方言调查资料。本文早期有关避讳和发音的文献记载,大部分取自师弟刘翔宇的硕士论文。笔者谨向两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更正

我的拙文最后一篇发表后,作者收到了一些老师和朋友的反馈。主要有两点需要纠正:

避的拼音和组词(避的拼音和组词组词)

(1)网络俚语“靠我”应该不是河南话“尻”的变音,而更有可能来自闽南话“哭”。以厦门话为例,“哭爸爸[k?au21-53 pe11]”一词的本义是因父亲去世而哭泣。现在一般用作粗俗咒骂,表达抱怨(带有不满的意思);它也被用在口语中,表达遗憾或遗憾,例如:“哭了爸爸!我把这支笔放在家里了,但我忘了把它拿出来!”台湾闽南语也有类似的用法。 “操”这个网络俚语可能是从台湾传入并流传开来,成为如今很多人的口头禅。类似的例子还有流行多年的“哇”。它其实来源于闽南话“我是”的脏话。与北京话“我是”的意思相同。厦门话的单字读音分别是[gua53]和[sai53]。 ]。

(2)客家话和粤语不使用“鸟”来指称男性生殖器,而是将其用作动词,意思是“发生性行为”。因此,“鸟指动物”的读音也因禁忌而发生了变化。例如,梅县话将其改为阴平[tiau1](动词读[tiau3]),粤语中将其读作尼姆[niu4](动词读[tiu3])。

笔者非常感谢所有提供意见的老师和朋友,也希望其他读者不吝赐教,教导我清楚。

作者:倪志佳

编辑:于梦霞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3183984895@qq.com

奕帆工作室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